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AG百家乐官网- 真人视讯平台|【灏余读书】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9:52    次浏览

来源:百度文库一、引言中国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术的陪伴。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二、民间艺术的主题、功能和变现手法(一)民间艺术的主题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创作、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其主题不外乎满足两个需求:一个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个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在民间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农业生产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人力资源,即人口的生产,这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内容、子孙繁衍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常见的画面和主题。人们相信万物有灵,是源于生产力低下时代对自然和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间艺术的主题和内涵都是围绕趋利避害、求吉纳祥的心理需求来展开的,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艺术最主要的功能是满足精神需求,既有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也有愉悦精神的审美活动,所以人的一生中各个人生礼仪都少不了民间艺术的陪伴,与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关的一切活动和场所也离不开民间艺术的参与。民间艺术就是希望的艺术,是吉祥的艺术,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二)民间艺术的功能 民间艺术的功能总的说来,就是美观和实用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也美化了生活环境,更满足了人们寄托情感、表达敬意、爱恋和娱乐的精神需要。是美用合一的完美体现。从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来看,农业生产工具、渔猎养殖工具、手工工具、餐饮厨炊用具、起居生活用品等各种器物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时,也被创作者经过彩绘、雕刻、染色、凿刻、编织等手段,进行了美化。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骨工艺,骨器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器物,也曾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又一重要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骨器中的骨簪、骨梳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骨器的种类有用于掘土、除草、除灰、食具的骨铲;用于收山栏稻的骨刀;用于脱取山栏稻谷的刮器;用于纺织机的纬刀;用于织鱼网的骨梭;用于刺鱼的骨镖;用于美发、固发的骨簪;用于装饰头发的骨梳;用于装饰和避邪的项链等。餐饮厨炊用具中的碗、盏、碟、勺、筷、茶酒具等各种器物;起居生活用品中的灯、烛、枕具、帽筒、花瓶、镜架、扇子、暖炉等大大小小的对象,是民众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物品。民间的各种器物质朴而且实用,其造型、彩绘、雕刻等装饰,具有极大的亲和性,也是美用合一的实用型艺术品。在乡间的农家,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充满乡土气息、朴实可爱的储物缸(有的用纸浆造成,上绘吉祥图案)、食盒、壶盒、烟具、食器饮具、土陶碗、青花盘、调料盒、诸物罐、油灯、梳篦、具有美感造型的农具,等等。可以说,人们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之中,目力所及之处,都充满了质朴的美,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本身。无处不在的民间艺术陶冶着人们的性情,也培养着一代代中国民众审美的眼光。(三)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看主要有如下三种:1.语言上充满象征和寓意:用谐音和寓意、象征的方法表达吉祥含义,是民间艺术常见的手法,如金玉满堂,就绘金鱼满缸,以金鱼谐音金玉。形容长寿富贵则用猫、蝶和牡丹,猫和蝶谐音耄耋,即八九十岁的老者,象征长寿;牡丹象征富贵。三羊开泰,画面是三只羊,以羊象征吉祥。诸如此类的做法十分常见。2.造型上简单淳朴、夸张变形:民间艺术的造型是不求精细,不求复杂而是强调单纯和质朴,不按客观现实来表现事物,而以主观、情感和心理感受的表现为主,突出人物、动物的形态和体貌特征,常以夸张、变形来处理所表现的对象,如武将门神的形体,常作横向夸张;民间的狮子的造型就有“十斤狮子九斤头,还有一斤在后头(尾巴)”的说法,这里注意的是头、尾的表现,为突出气势省略了身段部分。3.色彩上以主观和象征性表现为主: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吉祥和避害的功能。民间艺术多用火红热烈的暖色调,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如脸谱中固定的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和朱砂色的打鬼钟馗形象,都是主观化的色彩表现手段。除此外,还有取材于生活、以固定下来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来表现约定俗成的含义的做法,也是民间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三、中国民间艺术的现代发展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可以有多种角度的分类方法,如果从功能上分,按照其不同的功用和使用场合及在民俗活动中的使用情况,则可以将它分为六个种类:建筑陈设和装饰类、日常器物类、节俗礼仪类、祭祀供奉类、观赏把玩类、游艺表演类等。目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民间艺术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由原来的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或补充家用的副业逐步成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如采用民间传统图案、造型设计的现代实用品、居室饰品,更加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主。同时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也成为当代一些专业艺术家、设计师创作和设计的灵感来源,随着他们的设计进入到现代生活中来,如服装、居室饰品,用传统民间土陶设计的酒瓶、碗、碟、茶杯等都是如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和费时费力的手工艺术,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乃至人绝艺亡的境地。可喜的是近年来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多数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都已经被列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保护名录中,受到了关注和保护。民间艺术应该重回民间。就是说要把过去传统生活方式所创造的衣食住行的东西重新创造再回到现代生活。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改变一些格式,比如五斗橱可能被冰箱取代,很多东西的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的东西怎么用?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就是用于旅游,旅游活动的开发,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这是回到生活的一大途径。我们知道江苏的周庄、山西的乔家大院,都是最好的典型。他们把这些民间艺术的载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推向现代生活。在这里,它不是再去住,再去看,再去用,它的功能转换了,但它存在下来了,并且发挥出了新的作用。我觉得这有利于这种东西的保护、发展与完善。另外,艺术品位较高的,传统符号比较典型的的民间艺术,应该开发成现代艺术,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和现代艺术理念,利用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把这些东西开发成现代艺术,比如年画再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就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民间,也会有不同的民间艺术,利用现代观念创造适合于现代生活的现代民间艺术,也是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总之我们收集民间艺术,保护民间艺术,研究民间艺术,这都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纳入现代生活,并且在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观念,现代科技,去发展和创新民间艺术,让中国的民间艺术这个典型的艺术符号永远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想了解更多“上海灏余”,请选择如下方式之一:1.微信搜索“shhy20110506”2.查找公众账号“上海灏余”3.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账号”4.扫描如下二维码加关注,谢谢!